據“中國經濟新聞網”報道 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是目前中國內陸唯一的保稅港區,也是國內首個“水港+空港”的雙功能保稅港區,亦開創了國內保稅港區的新模式。
目前,該保稅港區的規劃面積為8.37平方公里。其中,水港功能區面積為6平方公里,涵蓋了長江中上游最大最重要的集裝箱碼頭——重慶寸灘港;空港功能區面積為2.37平方公里,有效連接國內首批規劃建設4條跑道的重慶江北國際機場。
重慶保稅港區是有著口岸、物流、加工等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計劃分三期建設,2015年全面完成。其中,一期工程已于2010年5月11日順利通過國家正式驗收。8月23日,保稅港區水港功能區(一期)也正式封關試運行。
9月3日,重慶國際復合材料公司的首票出口貨物從上海洋山港順利離境,標志著目前國內唯一的內陸保稅港區進入實質性運作。而重慶保稅港區“預結關+轉關”的通關模式,比傳統的轉關模式提前近20天簽發出口退稅核銷聯,亦有效緩解了長期以來制約內陸地區企業的出口退稅問題。
截止9月29日,寸灘港進出口集裝箱數累計達8877teu(標箱),其中進口集裝箱數為1781teu(標箱),出口集裝箱數為7096teu(標箱)。
如今,重慶保稅港區實現了一次報關、一次查驗、一次放行,讓內地出口企業的貨物運行時間比以往提前了20天到一個月,也為重慶及周邊省市區企業的發展大開方便之門。
而除了有高效的管理模式和“提前申報、貨到驗放”,“屬地報關、口岸驗放”等創新的監管模式之外,重慶保稅港區還有著西部大開發、兩江新區、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等五大優惠政策的疊加,目前已有82家企業和項目注冊落戶保稅港區。
此外,重慶保稅港區還在大力推進產業基地建設,從保稅倉儲業務入手,將目光瞄向高附加值的冷鏈物流業,與重慶農業投資集團簽署了合作協議,將在保稅港區內分期建設30萬噸世界先進水平的冷儲倉庫,為構建西部冷儲物流分撥中心奠定基礎。并積極打造內陸國際商品及西部保稅物流展示交易中心,通過展示交易拓展國內外市場,以激活帶動保稅港區其他連帶產業的發展,為西部地區企業聯接國際市場提供服務。
據了解,到“十二五”期末,重慶保稅港區要全面建成8.37平方公里的圍網監控功能區及其配套產業發展區,實現保稅物流貨值5000億元,出口加工值2000億元;水港口岸吞吐量達到100萬標準集裝箱,空港口岸國際貨郵量達到20萬噸。
保稅倉庫貨物存儲管理(一)昆山海關建立電子商品庫寧波海關打擊侵權 維護“一帶一路”貿易秩序2022年海關新高級認證標準(貿易安全標準)進入安全通關“新政”+“簡政” 激發自貿區活力海關助力 打造紫菜產業“國字招牌”75%酒精消毒洗手液出口運輸注意事項中國海關倡議信息共享聯合執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