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難與共,風雨同舟,堅強奮進,氣壯山河。中國共產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從不回避困難,也不懼怕困難,面對困難愈挫愈勇、愈加堅強。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災害損失最重、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發生后,海關各級黨組織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在抗震救災中充分發揮了各級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在這場偉大的抗震救災斗爭中,海關廣大干部職工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奔赴地震災區前線,團結一致、不畏艱險,從衛生防疫處理到防疫知識普及,從保障國際援助物資快速通關到服務企業災后重建,以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大愛之歌,成為地震災區人民眼中的“保命天使”,留存下了可歌可頌的回憶。
13年過去了,四川從悲壯走向豪邁,治蜀興川不斷邁上新臺階,每一階段都有黨員的身影。實踐已經證明,在危急時刻,只有中國共產黨人才能成為中流砥柱,才能承擔起拯救國家和民族的重任,才能凝聚起一個民族不可戰勝的力量。在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今天,我們要繼續學習和發揚海關在抗震救災斗爭中表現出的不畏艱險、團結拼搏、忠于職守、無私奉獻的精神。
地震發生后,成都海關、原四川檢驗檢疫局各級單位的辦公樓及實驗室儀器設備都不同程度受損,其中綿陽海關、原綿陽檢驗檢疫局受災最嚴重。成都海關全關上下堅守崗位,一方面積極開展自救,確保業務工作正常運轉,另一方面火速奔赴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投身抗震救災工作。
成都海關成立了一支47人的抗震搶險突擊隊。震后第二天,第一批27人的救援隊在突擊隊隊旗上簽名后出發,以最快速度到達重災區都江堰,按照都江堰抗震救災指揮部指令迅速展開救援。成都海關救援隊與其他救援隊伍通力合作,連續作戰120小時,從廢墟中成功救出2名幸存者,清理出12具遇難者遺體,搶救出數十萬元的群眾財物。未能上前線的成都海關同志們,自發成立了“抗震救災周末志愿服務隊”,利用周末的時間到醫院和災民安置點護理傷員、照顧兒童,將愛心源源不斷傳遞出去。
地震發生后,原質檢總局舉全系統之力,從全國各地抽調精兵強將,組建三批38支技術服務隊赴災區開展衛生防疫。同時,原四川檢驗檢疫局組建82人的衛生防疫服務隊,承擔了原質檢系統衛生防疫隊的后勤、交通保障工作。北川、平武、安縣、都江堰等地震重災區成為38支防疫小分隊的主戰場,間距遠、戰線長、余震持續不斷,臨時打通的生命通道又窄又險,隨時有山體滑坡、巨石崩塌的危險。服務隊運送防疫小分隊每天往返在危險的路段上,運送食品,補充藥劑,累計行程16萬多公里。抗震救災期間,原質檢系統累計承擔了47個大中小學校、15個災民安置點、42個村的衛生防疫工作,處理災區面積3448萬平方米,處理遇難者遺體199具,處理動物尸體423具。
地震后,許多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派出救援隊,大量援助物資、搜救設備、人員陸續抵達全國各口岸。海關身處國門,工作效率直接影響著國際救援的效率。
時間就是生命,災情就是命令。5月12日當晚,海關總署印發了關于配合做好四川省汶川縣抗震救災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海關單位采取6條措施支持抗震救災,開啟了中國抗震救災的國際援助“綠色通道”,為全國海關提供了最有力的執行依據,保障了國際大救援的迅速展開。全國海關在海關總署黨組的領導下,迅速行動、打破常規、特事特辦,密切與地方政府聯系配合,在各口岸開通專門通道、設置專門窗口、指定專門人員,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最簡化的程序,辦理與抗震救災有關的入境手續,全力保障國際救援隊伍、物資在入境口岸暢通無阻。
成都海關爭分奪秒,盡最大努力使國際救災物資和救援人員在第一時間通關,及時到達災區。自地震發生截至2008年9月底,成都海關驗放來自47個國家和地區的救災物資及救援人員專機186架次,境外捐贈救災物資504批次。
原四川檢驗檢疫局在雙流機場機坪上現場受理報檢、實施檢疫查驗,自地震發生截至2008年7月底,快速驗放國際救援進出境人員1758人次并實施傳染病監測,放行14只搜救犬進出境,截獲國外捐贈的16批不符合我國相關法律規定的生物制品和舊服裝,并作退運處理。在確保物資快速通關的同時,針對生物制品、食品、醫療設備等捐贈物資的風險程度,實施憑證驗放、批批查驗、臨時備案、先留樣再檢驗等分類驗放的監管模式,確保重點敏感進境援贈物品的質量安全。
隨著抗震救災取得階段性勝利,災區群眾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更加繁重艱巨的災后重建工作也隨之全面展開。災區要重建,受災企業要從廢墟上站起來,恢復生產、恢復進出口,迫切需要海關部門的支持和服務。
成都海關主動把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的責任扛在肩上。當得知地震受災損失最大的企業東方汽輪機廠直接經濟損失50億元,暫無能力支付關稅、災前簽訂合同的進口零件設備正陸續到上海港時,成都海關多次召開現場辦公會,密切和企業溝通,提出在企業無法恢復投產情況下的3項貨物處置建議,全力幫助企業減少損失。在該廠陸續恢復生產后,考慮該廠急需將設備、零件用于生產,同意企業貨物憑擔保放行,再補辦手續。想到災區還有很多這樣的企業面臨種種困難,成都海關召集相關部門迅速制定了《支持四川抗震救災重建工作的9條措施》,對受災企業提供24小時不間斷通關,延伸海關監管點到受災地區乃至受災企業、提供“門對門”服務,對緊急通關實行擔保放行、減免因災產生的滯報金或滯納金、便捷辦理企業注冊和補辦單證等,這些實實在在的措施,如雪中送炭,切實幫助企業減輕了負擔、獲得了便利。
原四川檢驗檢疫局采取超常規的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式,出臺《抗震救災期間幫扶出口生產企業恢復生產穩定出口的意見》,按照“一廠一策”思路,從政策扶持、技術扶持兩方面提出了“十大幫扶措施”。針對東方汽輪機廠的受災情況,成立了技術服務隊,上門宣傳災后重建進口設備優惠政策、指導企業制定恢復生產計劃,積極開展進口設備檢驗及索賠等業務,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600余萬美元。針對生絲出口企業受災情況,免費提供計量服務,幫助企業搶修受損設備,對震前生產的產品進行采樣檢驗。針對某企業災后生產出不合格產品的情況,幫助企業分析生產中受地震影響的關鍵控制環節,解決了因煙囪倒塌導致爐溫不夠的技術問題,幫助企業恢復了正常生產,保證了出口產品質量。對綿竹、彭州、都江堰等地的刀豆、山露、木耳、蘆筍等出口農產品原料實行免費抽樣監測,為在大邑、都江堰等地的12家受災出口食品企業開展免費水質檢測,僅水質檢測費用一項就為企業節約15000元。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抗震救災期間,成都海關捐款、繳納“特殊黨費”33.5萬元,全國海關捐贈物資價值超過3000萬元。成都海關團委發起、聯合全國海關捐款247.8萬元余援建了“金鑰匙”希望小學,將安縣河清鎮、都江堰向峨鄉作為災后重建對口聯系鄉鎮,多次送去物資,幫助重建家園。原四川檢驗檢疫局捐款、繳納“特殊黨費”40.1萬元,捐建了映秀中學電教室。全質檢系統捐贈資金1329萬元,調配應急物資4843件。
南通海關查獲涉嫌侵權毛毯2830條、童裝1143件海運提單內容填寫介紹(一)罐頭出口不用愁 奉化海關來幫忙昆明海關查獲毒品12478克蛇口海關查獲出口瀕危翠柏木制工藝品越南火龍果進口報關清關的3大注意事項_火龍果如何進口廣州海關鄭希新——緝毒一線急先鋒長春海關關員與留守兒童一起過“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