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溧陽市新昌鎮芮家村村民陳華按時拿到了鐮刀廠上個月的工資,和陳華一樣春風滿面的,還有芮家村上的其他幾十名婦女。外出打工無法兼顧家中老小,回家又少了收入來源,這幾年越來越紅火的“村鐮刀廠”給了她們新的選擇,“按計件拿錢,上班時間自由,收入高、離家近,干得還開心。”陳華笑著說。
溧陽地處魚米之鄉江蘇,是全國著名農具制造地,上世紀60年代,江蘇人民機具廠在此地落戶,產品在國內市場小有名氣。目前有農具生產企業18家,多為小微企業。近年來國內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對傳統農具需求逐年減少。為求出路,溧陽開始將目光投向國際市場。
而小微企業卻在質量監管、通關等出口重要節點上犯了難。了解情況后,常州海關成立“專家組”,趕赴企業開展走訪調研,為每一家企業建立檔案;現場指導企業改善防疫除害處理設施,提升企業防疫除害處理能力;重新梳理工作流程,完善以有害生物、有毒有害物質控制和溯源管理等為核心的質量監控體系,確保出口產品質量安全。
江蘇康特機具有限公司就是海關走訪調研的企業之一。 主打產品出口農用鐮刀,“沒想到通過常州海關的一系列幫扶我們打開了國外市場。海關還幫助培訓廠檢員,企業的自檢能力有了較大的提升。”總經理方赟高興地說。2020年,康特機具出口額同比增長了20%。
針對客戶搶出口時間、企業報關急、成品堆放場地不足等困難,常州海關根據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自檢自控能力、產品質量、人員素質和進出口貿易量等因素對企業進行綜合評定,施行動態分類管理;采取“即報即放”“線上預約+線下驗放”等模式加快通關速度,保障訂單及時完成,讓企業對后續的外貿出口信心倍增。
通過一系列舉措扶助讓溧陽農具產業穩住出口基本盤,提升產品內在競爭力。2021年1-2月 ,溧陽農具出口額突破1300萬元。與此同時, komeri牌鐮刀、鋤把、木柄鋤等產品已在國外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三月的春光中,康特機具新擴建的廠房已在動工。年初剛簽的客戶訂單讓企業生產周期排到了八月。“一天一萬把鐮刀的生產規模已經滿足不了當前的需求。”方赟說。
像康特這樣的企業散落在溧陽的各個村落,出口渠道的暢通打通了農具生產企業的“任督二脈”,出口量的增加不僅刺激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農村剩余生產力的就業問題和增加農村人口收入問題也在不斷得到改善。如陳華她們正在與自己的家鄉溧陽一起,走進春天里。
品牌農業的發展,是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有效途徑。常州海關正在通過各項措施著力打造溧陽農具產業等特色產業,著力打造一批特色產品、企業、區域,形成引領示范效應,擴大做優農產品品牌知名度,為鄉村振興裝上“新引擎”。(蔣美娣、秦妍 陳文俊/文)
“土家神仙草” 出口致富寶張家界海關助力當地特色茶飲產品出口倍增寧波海關積極推進“關長信箱”工作迎接亞殘運會物資通關高峰北海海關查獲活體穿山甲24只武漢新港海關助綜保區企業“簡單加工”讓陽邏港園區功能不簡單印度海運港口:馬里瓦達(icd maliwada)港口常州海關辦理首份綜合保稅區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企業申請業務進口植物精油HS編碼及報關手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