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加工貿易全程信息化啟動儀式在深圳海關所屬南頭海關舉行,這標志著延續了三十多年的加工貿易將全面告別紙質時代。南頭海關關區的近萬家加貿企業,可通過網絡使用單證電子掃描、信息化手冊備案等方式辦理全程的海關業務,九成以上的單證在網上實現電腦“秒過”,通關效率大大提升。此外,由于消除了紙質手冊,原先高信用企業享受的通關快速通道,推廣到了絕大多數的守法企業,家家都享受海關“vip”待遇。
從2012年底開始,由寶安區劃撥專項經費,南頭海關在全國海關系統率先開展了加工貿易全程信息化改革試點,企業反映良好,從 9月28日起全面推行。目前該關信息化系統日均接受網上申報近4000份、網上數據查詢達12000次。
電子單證減少至紙質的1/3 企業成本節省千萬
“以前手冊設立來回要跑幾個部門,現在坐在公司點點鼠標,海關即刻放行,企業客戶端馬上收到提示,業務辦理和查詢都不用去現場。”改革首批試點企業深圳華美板材有限公司總經理魯新明表示。
南頭海關副關長邴政介紹,信息化改革的核心在于簡政放權,改革后通過系統控制,作業環節由7個減少為4個,單證提交量也大幅精簡。以手冊設立為例,改革后,海關與貿工、銀行等多部門實行數據聯網傳輸,使得過去要提交的26種紙質單證減少為9種單證的電子掃描件,此舉大大有利于推進寶安區網上政務“單一窗口”建設,企業無需多部門往返跑動遞單,即可實現“零跑動”、“全天候”辦理業務。
在全開放式的業務現場,南頭海關加貿一科關員洪澤森展示了信息化手冊備案的操作。他點開查詢界面,顯示出某企業即時發送過來的備案申請電子數據,系統隨即審核通過,整個過程不到1分鐘,也不需要人工操作。
據初步統計,該關轄區企業僅打印費用一年就可節省1200萬元,而海關單證保管量也從每年300萬份減少到6000份,改革實現雙贏。“主要是節省了路費和時間,試點以來通關成本大幅下降了60%,僅通關費用一項一年就節省了10多萬元。”魯新明說。
守法企業享受海關快速通關“vip待遇”
“信息化改革不僅僅在于消除紙質手冊,更重要的是為絕大多數守法企業建立海關快速通道,之前只有少數高資信企業能享受通關便利,現在家家都是vip。” 邴政如是說。
深圳迪特集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精密電子設備與半導體設備的公司,其生產的dek牌高精度錫膏印刷設備是同類產品中的全球領軍者,客戶包括華為、中興及富士康等大企業。“我們公司大部分訂單都是為客戶量身定制的,時限要求很高,以前手冊設立要5個工作日,很多訂單都不敢接,信息化以后,時限要求再高的訂單都敢接,雖然現在外貿形勢不景氣,但我們公司的進出口值和訂單量同比增長都超過了15%。” 該公司報關經理盧建華說。
南頭海關每年單證審核量近百萬份,改革前均采用人工審核,人均日審單量500份。改革后,通過系統分類審核,95%的單證實現電腦“秒過”;業務辦理提示由系統同步發送,企業隨時掌握單證流轉狀態,過程一目了然;以前有些業務需要“預約辦理”或“加急處置”,現在已經沒有這個必要了。
來自寶安區經濟促進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寶安區進出口值實現穩步增長,高于深圳市同期水平。(金路/文)
物流配送中心類型介紹黨員先鋒做表率 午休加班促通關杭州海關辦結關區首票進境空箱“船邊直提”業務青島海關優質服務藝術展中韓班輪高效通關經受高溫“烤”驗番禺海關首家單證暫存試點企業無紙通關啟動國產汽車駛入金磚賽道上海進口面霜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