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成都,世界500強入駐企業達到262家,大幅提升了經濟外向度;78條國際航線輻射各地,與世界的距離大大縮短;駐蓉領事機構達到12家,成為中國領館“第三城”;更成為全國第4個72小時過境免簽城市、締結國際友好城市25個之多……
進入海關工作15年來,李棟梁在成都海關的多個崗位上工作過,通關、旅檢,再到現在的監管,他親身體驗了成都口岸每年成倍增長的出入境人數,也親眼見證了成都進出口貿易近年來發生的歷史性飛躍:海關監管貨運量翻了10倍還多、監管航班架次增加3倍、報關單量翻番……
這些數字的快速增長,也意味著每天工作量的快速增加。作為成都海關雙流機場海關監管科科長,李棟梁的工作時間早不是朝九晚五,已經變成了“凌晨1點下班才是標準時間”。但與此同時,海關的通關速度卻還在不斷提升,成都完善的口岸體系吸引著更多企業在此投產、更多貨物在此進出口。
“7x24小時”承諾
2014年12月30日,元旦前兩天。李棟梁又排到了值班,這意味著他又要凌晨才能離開機場貨站,不過這種從早上9點上到凌晨3點的節奏,李棟梁和他的家人都已經習慣了。
算了算,這是李棟梁進入海關的第15個年頭。剛入關時,他的工作朝九晚五,偶爾不回家吃飯還需要給家里打電話請假。但現在,他不回家吃飯已經成為常態,“凌晨一兩點下班,不是經常,是天天如此。”
“現在,一些企業都是零庫存,拿到訂單才開始生產。”李棟梁說,剛到海關時,什么時候有哪些貨入關都是提前安排好的。但現在不一樣了,企業接到訂單后才在啟動生產的同時開始報關。比如富士康,下午2點接到訂單開始生產,同時報關,當天晚上產品就能運送到香港。這樣的通關極速,正是李棟梁和他的同事們放棄休息才做到的。
近來李棟梁的工作時間從凌晨1點延長到了凌晨3點,“英特爾近來每晚都有貨入關,因為銷量很好,原材料每天都在運往成都。”李棟梁為做了一個時間加法,英特爾的貨乘韓亞航空航班到成都,準點是晚上10點半左右,再卸貨、理貨整理出報關單后再驗放,“怎么也得凌晨3點才能完成,而且這是在航班準點的情況下。”
不僅英特爾進口的貨物,如今成都高新綜保區內其他依賴航空運輸的電子出口成品,必須盡快趕上當日或次日航班,才能以最快時間運達。因此,李棟梁等海關關員早就沒有了朝九晚五的時間概念,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沒有明文規定、但大家都默默遵守的“7×24小時”通關承諾:有進出口貨物,機場海關就每周7天、每天24小時“照單全收”。
近幾年時間里,成都雙流機場海關的貨運量翻了10倍!機場海關的關口2013年一年通過的貨運量就達到了17.1萬噸。2014年,在全球外貿形勢不容樂觀的情況下,成都進出口總額增速逆勢上揚。數據顯示,2014年前11個月,四川進出口總額642.2億美元,增長10.1%。
通關效率之變
貨運量翻10倍,關員卻并沒有增加10倍,李棟梁他們怎么忙得過來?除了加班,業務改革也“搶”回了不少時間。
筆者來到李棟梁的工作崗位時,并沒有看到想象中報關單滿天飛的場景。他笑呵呵地告訴筆者,2014年3月,成都海關全面啟動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以前那種紙質的報關材料幾乎看不到了。按照傳統的通關作業模式,一份報關材料,包括報關單以及隨附的發票、單證等,少則七八頁,多則上百頁,企業需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準備單證,審單關員需耗費大量的精力進行單證審核。在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流程中,企業從申報到貨物放行,所有紙質單證都轉變為電子數據,通過網絡就可以完成申報、通關全過程;審單關員也可以在海關計算機系統自動分揀功能的幫助下實現快速審單。據統計,無紙化報關單通關時效已縮短到1分鐘之內。
李棟梁向筆者表示,自己主要負責的另一項業務改革也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進出口新艙單切換。據悉,目前雙流機場海關已完成25個航空公司、45個航班的進口新艙單切換工作,這樣一來進口貨物在飛機起飛前,雙流機場海關就能接收到進口原始艙單數據,貨物還沒抵達成都就可以進行提前報關和繳稅,待貨物到達,就能直接放行。“我們這項業務改革的進度在全國關區可以說是走在了前列。”李棟梁有些自豪地告訴筆者,“我們已經完成出口新艙單的切換工作,到時,企業通關將再次提速。”
四川全域通關
目前,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已開通國際和地區航線78條,列中西部第一。2010年至2013年,成都國際旅客吞吐量在3年間的增長率高達155%。
作為航空第4城,成都的國際航線也越來越多,不少周邊城市的貨物都是通過這些航班來進出口的。“以前,這些貨物都必須從機場海關轉關,通過監管車運送到屬地海關再報關。”李棟梁說,成都本地已經有了一大批世界知名企業落戶,加上周邊城市的貨物運輸需求,監管車的數量在他入關后的9年里飛速增加,整個成都關區有監管車600輛,10年左右的時間增加了23倍。但現在,這個情況又悄悄起了變化。
2013年起,成都海關開始推動四川通關一體化。這是李棟梁接觸到的一個新概念,他的工作流程也因此而改變。“全域通”主要是根據進出口貨物所走的最節約最科學的路線,設計了“區港聯動”和“多點報關、多點放行”兩種創新通關模式,取消了成都關區內兩地間的傳統轉關手續,從而提高通關效率,簡化通關手續,節約物流成本。
以前,如果綿陽的一個企業進口一批貨物,貨物抵達成都雙流機場后,需要轉關到綿陽,需要全程采用監管車運輸。而現在,如果采用“多點報關、多點放行”通關模式,貨物抵達雙流機場后,綿陽的企業只用選擇在綿陽本地報關,由機場海關關員在查驗后便可以直接辦理清關手續,無需再轉關,由企業自行運輸回廠。隨著近日長江流域一體化通關的實現,成都海關更是已經進入了全域通關時代,貨物可以在上海入關后使用自己的物流運輸。
“你看,以后監管車的數量已經不能再直接說明海關的工作量了。”李棟梁有些得意地說,不僅如此,通關一體化后,企業還能節約不少時間成本和運輸成本。根據成都海關統計,采用通關一體化模式以后,中嘉汽車制造(成都)有限公司的通關時間至少縮短了一到兩個工作日,每千克貨物的運輸成本減少了大約2元。按這家公司去年前5月進口貨物總量2000多噸來算,光運輸成本一項就節省了大概400萬元。
“隨著四川開放型經濟的快速發展,未來成都海關的工作量肯定會越來越大,這也意味著我們必須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滿足企業的需求。這對于我們而言,既是壓力,更是動力。”李棟梁說著,又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了,這時已經是夜間10點,“我要準備去接今天英特爾的貨了。”(劉莉、許暉月/文)
深圳海關查獲走私凍牛肉26噸小小報關單 閃光優質服務——記“廣東省青年文明號”江門海關審單處喀什海關全力支持第九屆“喀交會”預警!海關總署暫停俄羅斯4個地區禽肉產品輸華重慶首票出境加工貨物通關天津海關查獲違規出口瀕危植物中藥材案植物油深圳蛇口進口報關行代理皇崗海關截獲出境旅客攜帶血液樣本93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