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載春華秋實,鐫刻非凡印記。
黨的十八大以來,汕頭海關做好特區建設的“推進器”、外貿發展的“助力者”,支持汕頭經濟特區將有利條件、獨特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動能。
銳意改革進取
汕頭向海而生,是一座具有開放基因的城市。
金秋時節,走進汕頭港,一派繁忙景象。吊裝設備正揮舞“巨臂”將裝滿貨物的集裝箱裝上卸下,數以萬計的商品從這里進入國門、走向世界。
與港口熙熙攘攘截然不同,汕頭海關所屬汕頭港海關報關大廳內,寧靜而有序,“屏對屏”業務辦理讓通關更加高效。
“還記得2012年那會兒,我們每天都要守在報關大廳,一份報關單要過來投單、打稅單、核注。現在我們已經化身為報關大廳的‘隱形人’,通關業務‘云辦理’‘零跑動’十分方便。”親歷了十年進出口通關流程“大變身”,汕頭利亨物流報關有限公司業務經理林燕芬說。
讓企業少跑腿,就得讓數據多跑路。十年來,汕頭海關圍繞海關制度創新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出一系列“實用、管用、好用”的改革舉措。2012年,啟動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試點,企業足不出戶就可完成報關手續;2017年,汕頭海關全面推廣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準版,順暢對接全國海關通關一體化改革,真正實現“全國是一關,一關通天下”;同年,采用“跨隸屬海關集中模式”開展審像工作,查驗作業效率大幅提升;2018年,依托“單一窗口”平臺對原報關、報檢業務進行優化整合,企業可一次整合申報完成,工作量減少約五成;2021年9月,研究推出“港澳船舶進境信息互通”項目,項目全面推廣后,每年可覆蓋汕頭口岸來自港澳地區約29萬標箱、500~600家貨主單位,可為企業節省口岸單證物流成本約320萬元。
十年來,汕頭海關不斷探索創新,將改革紅利和制度優勢拓展、輻射到整個粵東,推動汕頭對外經濟交往迅猛發展,進出口貿易不斷增長。以汕頭港為例,港區進出口貨物已從原來略顯單一的機械設備、玩具、陶瓷,發展到工業油、農副產品、塑料制品、不銹鋼制品等100多種,與超50個國家、260個港口實現貨物往來。
厚植發展優勢
在廣東汕頭超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覆銅板廠的生產車間,剛生產出來的阻燃型環氧玻璃布基覆銅板及系列半固化片正在按照客戶需求進行切割,將發往全國各地的印制電路板制造企業。
“我們落地汕頭保稅區已經20多年,多次進行生產線升級政造,目前年產規模覆銅板1350平方米,半固化片3500平方米。”該企業關務貨責人許挺裝表示,近十年間,綜保區內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海關的大力支特,特別是在進口設備等方面,手續更加簡便了,通關效率也提高了。
汕頭綜合保稅區是汕頭經濟特區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2021年4月,由汕頭保稅區和汕頭保稅物流中心整合升級的汕頭綜合保稅區封關運作,成為粵東首個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手續最簡便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帶動汕頭外貿煥發出蓬勃生機。
為更好地培育新動能,拓展新空間,汕頭海關持續支持汕頭綜合保稅區大力發展加工制造、倉儲物流等業務,不斷加強政策宣傳,鼓勵和指導企業用好綜保區優惠政策開展保稅加工業務,實現產業升級,更好地拓展海外市場。數據顯示,汕頭綜保區進出口值從2012年的16.2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170.8億元,年均增長29.9%。
汕頭綜合保稅區的轉型升級,讓區內企業受益匪淺,廣東奧斯博膜材料技術有限公司正是受益企業之一。
“我們公司從2011年成立至今,主要致力于研發和生產反滲透膜及膜元件、納濾膜及膜元件以及超濾膜等高端產品。受益于綜保區的優惠政策,和海關在原材料進口便捷通關、設備進口享受減免稅優惠等方面的支持,公司進出口額從2012年的243.1萬元,增長到2021年的3188.3萬元,增長了將近12倍。”公司副總經理陳爾弟說,目前公司在膜產業鏈位于上游地位,發展前景十分良好。
只有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只有實干才能夢想成真。站在新的起點上,汕頭海關將繼續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持續深化海關業務改革,支持汕頭經濟特區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在新時代經濟特區建設中迎頭趕上,在新征程中奮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吳怡杭、洪綺珩、陳昊昱/文)
機械手進口報關需要多久時間進口水產品報關監管條件以及申報要素濟南海關服務2018中國(東營)國際石油化工貿易展覽會寧波海關退運輻射超標礦產品706.6噸廣州海關深入推進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空運發貨的注意事項(二)廣州海關集中銷毀侵權貨物近20萬件烏魯木齊海關開辟“綠色通道”助國際文化交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