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隨著深圳前海灣保稅港區升級為前海綜合保稅區,深圳已形成鹽田、坪山、前海三大綜合保稅區鼎立之勢。深圳海關貫徹落實“六穩”“六保”工作部署,創新監管模式,鼓勵企業用足用好政策紅利,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助力區內企業開拓市場,培育以綜合保稅區為代表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成為新的外貿增長點。
據統計,今年前8個月,深圳關區以綜合保稅區為主體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進出口達4342.8億元,同比增長11%,以占全市不足0.5%的面積貢獻了深圳外貿總值的兩成以上。
創新監管方式,主力倉儲物流業務高速發展
“原來,綜合保稅區里面可以存儲非保稅貨物,這對企業來說太便利了。”鹽田綜合保稅區企業深圳市光焰供應鏈有限公司的蒙經理表示,“梅沙海關主動指定專人跟我們對接,幫我們熟悉非保稅存儲業務整個業務操作流程。”
截至今年8月,該公司非保稅貨物進出區共5570.1噸,年節省倉儲租賃、物流運輸和人工成本約20萬元。在今年受疫情影響海外業務萎縮形勢下,海關惠企措施給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商機和利好。
據悉,國務院關于促進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指導意見下發后,深圳海關所屬梅沙海關緊緊抓住這一有利契機,結合綜保區區內企業的經營實際和現實需求,指導區內企業用足用好政策紅利,大力推廣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促成區內物流企業可以利用保稅倉儲資源存儲國內非保稅貨物,實現保稅貨物與非保稅貨物“同倉存儲”“集拼分撥”,有效幫助鹽田綜合保稅區企業充分利用區內保稅倉儲富余資源,面向國內非保稅市場開拓業務,實現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統籌發展。
同時,深圳海關創新應用“互聯網+監管”,通過對接區內倉儲企業wms系統,采取系統對接數據印證、視頻遠程面洽、網上看貨等方式,對企業申請的簡單加工、貨物延期、賬冊數據核實等業務開展網上監管,無需人工盤點貨物、核對單證數據等,作業時間平均縮短80%以上。
助力“保稅+”大力發展保稅檢測維修
深圳海關積極培育保稅檢測維修等“保稅+”產業,創新“保稅維修+物流分撥”組合模式,助力保稅維修企業進出口路徑多元化。目前,深圳特殊監管區域內已有35家企業開展保稅維修業務,產品范圍包括顯卡、計算機主板、無人機等電子產品。今年以來,已有11.1億待維修產品入區維修。
深圳海關出臺國內設備便捷進出區政策助力檢測維修企業拓展業務,引導企業用好非報關貨物申報入區政策,符合條件的設備可通過系統的卡口登記單及核放單辦理進出區手續,設備不再進入金二保稅賬冊監管,在海關有效監管的前提下滿足區內保稅維修企業客戶訂單多元化、部分維修用設備從區外短期入區使用的特殊需求。
位于坪山綜保區的深圳嘉有疆科技服務有限公司,4月以來,公司利用簡化進出區政策進區設備320余臺,涉及保稅維修訂單金額約1.03億元,大大滿足了企業部分維修設備從境內(區外)短期入區使用的特殊需求,解決原先設備入區手續繁雜、涉及稅差等問題。
嘉有疆公司關務負責人楊金剛表示,原來進一臺國內對口維修設備,需要先報關入區,對設備進行退稅,訂單完成后設備出區要重新繳稅,流程較長。現在只需要通過申報卡口貨物登記核放單就可以了,還不涉及稅費,企業承接短期訂單毫無壓力。
用好政策紅利,助力開拓市場
深圳前海綜合保稅區前身是前海灣保稅港區,是國內第9個保稅港區,自2009年7月封關驗收后,前海灣保稅港區在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引領新業態發展、深化改革創新等方面發揮了積極重要的作用,推出62項海關自貿創新舉措,其中3項納入國家級、30項納入省級復制推廣經驗,近三年進出口值增長2.7倍。在強勁發展態勢驅動下,今年前海灣保稅港區轉型升級為深圳前海綜合保稅區。
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深圳海關不斷拓展綜合保稅區政策功能,支持綜合保稅區打造國際物流分撥中心。今年7月,該關在全國首創落地“互聯網+保稅物流”監管新模式,通過取消傳統的賬冊備案、核注清單申報、相關業務核準等作業環節,并結合企業信用等級減免稅款擔保等,將監管模式從傳統的“報關單+賬冊單證”向“報關單+wms數據”轉變,進一步促進物暢其流。
作為新政試點企業之一,深圳前海中外運供應鏈有限公司公司關務經理黃妙感觸頗深,“過去海關是通過設立保稅物流賬冊進行監管的,同一賬冊下貨物進出,貨物需申報核注清單和備案清單等單證,且‘一票一報’,手續較為繁瑣。現行模式下,我們無需向海關備案賬冊,僅需申報一次進境備案清單,還允許我們‘批次進出、集中申報’,方便辦理‘多批次、小批量’業務,縮減通關時間1/3以上”。 (鄭輝騰 張弓 龐朝 王亞芬/文)
上海進口嬰兒用品清關人氣“萌”王——猛犬“美的”滿洲里十八里海關助力轄區企業擴大陶瓷產品出口旅順海關智慧監管助力農產品走出國門海關24小時“貼心”服務 暢通中韓文化交流通知行以企為本 助力專精特新小巨人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循環暢通 全力促進外貿保穩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