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下午,載著23.47噸進口紅橡木板材的“太倉快航”新海集和諧號由上海洋山港運抵太倉港。該批貨物在上海洋山港由洋山海關派員查驗后,通過專用駁船直接水運至江蘇太倉港,由南京海關所屬太倉海關進行放行。這是洋山—太倉港“聯動接卸”監管模式正式運行第一單,標志著洋山—太倉港通關一體化運作全面落地,區域協同發展新模式漸入佳境。
在《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指導下,為加快推進港口一體化發展,上海海關、南京海關創新“聯動接卸”監管新模式,該模式主要適用于以一體化方式申報、運輸條款目的地為上海洋山港的進出口集裝箱貨物,將太倉港作為洋山港的延伸,實施“聯動接卸、視同一港”整體監管,實現洋山港和太倉港通關一體化運行。在該模式下,貨物經太倉港、洋山港進出口,均可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
據太倉海關副關長陳康介紹,在該模式下,太倉港作為洋山港的延伸,進口貨物在洋山港放行后,經專用駁船轉運至太倉港即可直接提離;出口貨物運抵太倉港碼頭,報關單放行后,可從洋山港直接裝大船離境。如有布控查驗,由洋山海關派員在洋山島上進行。新模式解決了轉關申報和二次運抵問題,可大幅節約企業的物流成本和通關時間,為企業帶來便利,營造出更為暢通優良的口岸服務環境,對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具有重大促進作用。
經營進口板材業務的江蘇匯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衛宇軍介紹,公司每月進口板材1000余標箱,原來只能用集卡經東海大橋從洋山港把貨拉到太倉。“集卡運輸相比水運費用高、道路堵、效率低,洋山—太倉港‘聯動接卸’監管模式落地后,直接由每8小時一班的‘太倉快航’水運到太倉港,定時、定航線、省心、省錢。”衛宇軍測算了一下,新模式每標箱可節約運輸成本200元左右,每個月光物流成本即可為企業節省20萬元。
早在2015年6月,滬太通關一體化出口模式便已成功開通,為今年“聯動接卸”、進出口通關一體化的全面落地作出了前期探索。經過幾年市場推廣,“滬太通”業務以其通關模式的先進性、操作的便捷性和陸水并濟的經濟性,輻射范圍涵蓋蘇南和蘇北大部分地區,近2年實現爆發式增長,2019年完成5.38萬標箱,累計為企業節省物流成本約1346萬元。今年1月至10月完成6.7萬標箱,同比增長67.7%。
太倉港口管委會副主任周曉荷表示,太倉港將擔負起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參與者、有力推動者、堅定執行者的責任使命,明確定位,積極參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分工、加入循環,推動滬太兩港做大江海中轉平臺、加強口岸合作、加強交流聯動,深度融入和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不斷提升太倉港服務區域經濟的服務能力和水平。(蔡佳蓓 石云峰 武超/文)
天津口岸首票“自報自繳”貨物通關上海機場進口兒童玩具清關資料_專業報關公司指導2014年廣州海關“布網”緝毒474.5公斤二手設備進口清關手續與所需時間介紹“主動披露”釋放政策紅利 關企協作打造優質營商環境廣州海關查獲假冒“adidas”商標鞋底模具9套上海舊設備進口代理報關操作方案這束玫瑰來自肯尼亞湖南省首批從非洲進口的鮮切花運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