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歸類進出口業務中商品歸類錯誤對企業的影響。商品歸類咨詢熱線
進出口業務中商品歸類錯誤對企業的影響(一)延緩企業的進出口進程根據《稅則》規定商品編碼一旦確定,其所對應的海關監管條件也隨之確定,不同的編碼對應的監管條件不盡相同,企業在一定要盡可能避免歸類錯誤,避免申領不必要的證書或漏領必須的證書。如某企業將應歸入1208.1000的大豆粉誤歸入品目21.06“其他,稅號未列名食品濃縮蛋白質及人造蛋白物質”,前者需辦理商檢和動植物檢疫,后者則不需要。等到通關時才被海關指出歸類錯誤,再去補做商檢和動植物檢驗,除多交檢疫費之外,還因為第二天就是最遲交貨期,而檢疫證書三天后才能拿到,不得不跟買方商量修改船期、信用證有效期等一系列事宜。后雖買方同意繼續履約,但賣方企業承擔了所有額外的費用,并給買方留下業務不熟信譽不佳的壞影響。(二)增加企業成本支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稅則》,商品編碼一旦確定,其所對應的進出口稅率也就確定了。企業如果錯誤地將高稅率商品歸入到低稅率商品的稅號,以低稅率報價,而在出口通關時再被海關查出,補交的稅款前期并沒有計入報價,就得由企業自行支出,無形中減少了企業的盈利。2013年某企業因將“棉粗紗”(稅號5203.0000,配額外關稅率40%)錯誤歸入稅號為5205.2100的己梳加捻純棉粗支紗,被海關緝私部門調查認定,該企業進口貨物申報不實,歸類補稅共計1122.90萬元。而這部分稅款企業在之前報價時并未納入,僅這一項使企業轉贏為虧,損失慘重。(三)降低企業信用級別為了與國際ae0認證接軌,海關總署于2014年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企業信用管理暫行辦法》,并訂于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就企業的信用狀況分類為高級認證企業、一般認證企業、一般信用企業和失信企業共四個等級。其中高級認證企業、一般認證企業要求上一年度進出口報關差錯率3%以下,企業上一季度報關差錯率高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1倍以上的,應降為失信企業。對?于信用級別低的企業海關在企業通關過程中會加大查驗力度,提高查驗率,從而提高通關成本、影響企業通關時效,進而影響通關的效率。而導致報關差錯,很多時候是由于商品歸類錯誤導致的。(四)加大企業法律風險
商品歸類關乎于征稅與免稅、稅率高與低、涉證與不涉證、罪與非罪的界限,一不小心就可能觸犯法律。2004年12月云南省某公司主觀認為錫泥與錫廢碎料都是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錫廢料,就用公司錫廢碎料的批文從國外某公司代理進口錫泥,申報稅號8002.0000。海關查驗時發現貨物外觀形態、顏色等與報關單上申報的名稱不相符,懷疑是國家禁止進口的“陽極泥”類,公司有偽報走私的嫌疑。2005年5月對涉案人員進行刑事拘留,同年6月逮捕并立案取證、調查。廣東省公訴機關向法院提起公訴,指控公司及相關涉案人員犯走私廢物罪。雖涉案人員最終因證據不足被無罪釋放,但由商品歸類帶來的法律風險可見一斑。
三、減少進出口企業商品歸類錯誤的幾點建議(一)夯實商品基礎知識商品知識是商品歸類的首要條件,商品歸類的對象只能是商品本身,而非名稱或其他。商品知識一部分來自于預歸類人員的生活積累,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與企業生產技術人員進行溝通,學習后獲得。商品歸類必須對所進出口的商品完全認清楚,從基本的成分含量、結構到復雜的工藝技術、工作原理和技術參數等,隨著生產技術水平的更新,商品的換代升級,商品本身越來越復雜。這就要求歸類人員不斷學習鉆研,弄清楚商品的本質,切忌顧名思義。(二)規范申報,不抱僥幸心理更優惠的稅率,更寬松的監管條件,無疑對企業是一個巨大的誘惑,但這不能成為企業打法律擦邊球的理由。實踐中經常出現企業申報的hs編碼與海關認定的不一致的情況,海關根據不同的情況,通常有三種不同的處理結果:一種是以“預歸類差錯”作修改報關單處理;一種是以“申報不實”進行補稅并行政處罰;還有一種是被認定為走私,涉嫌走私犯罪。無論哪種處理結果,都是企業不愿看到的。因此,企業應嚴格按照海關總署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商品規范申報目錄》進行申報,報明足夠的歸類要素,以便于海關審核。(三)熟悉《稅則》結構,用好《稅則品目注釋》由于《協調制度》的定期修訂,以此為基礎的《稅則》結構也會相應調整。歸類人員應在第一時間學習新舊版本之間的差異,進口熟悉新版本的內容結構,避免因版本調整帶來的歸類錯誤。另外,《稅則品目注釋》是世界海關組織為使各締約方能夠統一理解、準確執行《協調制度》而主持編著的,是我國海關實施進出口稅則商品歸類的法律依據之一,對我國海關和有關進出口管理部門以及從事國際貿易的進出口企業正確進行商品歸類有著積極指導和規范作用,用好《稅則品目注釋》有時候能夠使歸類人員茅塞頓開,提高商品歸類的正確率。(四)充分利用海關總署的歸類決定對于一些海關和企業不能達成共識的歸類疑難問題,最終會由中國海關協調制度商品歸類技術委員會作出的商品歸類意見,這些意見以及世界海關組織協調制度委員會作出的商品歸類決定經由海關總署轉發和公布,就形成歸類決定。歸類決定也是商品歸類的法律依據之一,且能對相似商品的歸類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因此企業在歸類時應熟悉海關總署已經發布的歸類決定,可以降低疑難商品的歸類難度,提高正確率。(五)必要時申請預歸類
對于拿不準的待歸商品,為了防止正式申報時因為歸類不正確,導致退單、補稅甚至變成走私行為等,進出口企業可在貨物實際進出口的45日前到直屬海關申請對待進出口的貨物進行預先商品歸類。由于海關業務量日漸龐大,2013年起海關總署規定將預歸類服務社會化,因此預歸類服務除可由直屬海關提供外,也可以由經中國報關協會授權的,有預歸類咨詢資質的企業提供。
香港進出口貿易常用文件(一)海運操作流程詳解(四)海運里的CLS和ETD是什么意思?什么縮寫?上海進口汽車配件的清關資料海運進口報關提單那些事酸奶進口報關|酸奶進口清關資料緬甸蓖麻油廣州南沙進口報關流程手續航線運輸費用代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