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1月21日從廣州海關獲悉,2015年,廣州海關在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推出口岸查驗配套服務費改革、快速驗放機制、“粵港跨境貨棧”、征免稅證明無紙化改革、原產地管理優惠制度、海關登記備案“一照一碼”、企業注冊登記業務“全城通辦”、“互聯網+易通關”等8項海關監管創新制度。2015年,廣州市南沙區外貿進出口總值1526億元,同比增長18.2%,占同期廣州外貿進出口總值的18.4%,對廣州外貿增長的貢獻度為82.5%。其中,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新區片區進出口總值741.4億元人民幣,占同期南沙區外貿總值的57.4%。
創新制度 促進貿易便利化
廣州海關“互聯網+易通關”改革于2015年10月25日在南沙率先落地。改革運用“互聯網+”理念,將海關監管流程與互聯網結合起來,逐步建設通關全流程的“線上海關”,建立一種公平、開放、便利、安全的新型通關模式。目前,企業通過互聯網,可隨時隨地、便捷自助辦理報關、查驗、繳稅等各項通關業務,實現重要通關環節“零跑動”、“零耗時”。
“現在報關的時空限制得以‘松綁’,企業到現場辦事的人工、交通、時間等成本大幅降低。訂單處理、貨物調度、業務運營也更加靈活便捷。”參與改革的廣州騰悅進出口有限公司報關員謝小姐說。2015年12月16日,“互聯網+易通關”改革在廣東佛山市口岸復制推廣。截至2015年12月31日,廣州海關關區內共有8萬多票貨物通過“互聯網+易通關”模式完成報關單錄入和申報。
由廣州海關參與推動的口岸查驗配套服務費改革也于2015年7月在南沙率先啟動。改革后,對查驗沒有問題的貨物,相關費用由查驗服務單位先行墊支,地方財政事后據實支付,有效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改革還促進形成“政府—海關—查驗服務單位”三方配合機制,充分體現了“守法便利、違法懲戒”的原則,營造自貿區公平法治的通關環境,規范進出口秩序。
截至去年12月31日,口岸查驗配套服務費改革共為廣州海關隸屬南沙海關關區內查驗沒有問題的貨物免除吊裝、移位、倉儲費用約417萬元,惠及企業1233家。目前,該項改革正試點推廣至廣東省各口岸現場。
順勢監管 建設航運新樞紐
建設國際航運樞紐是廣州市三大戰略樞紐建設的重要內容。廣州海關著力提升通關效率,發揮港口貨運物流集聚效應,支持建設南沙國際樞紐港。
快速驗放機制是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掛牌儀式上的“十大創新業務”之一。該機制依托自主開發的智能化系統,利用“fs6000”等高科技查驗設備,對需要查驗的貨物優先實施快速機檢,對不需查驗的貨物即卸即放、直通放行。運作近一年來,港區進出口貨物物流運轉效率提高50%以上,時間由原來的2~3天縮短為1天以內。海關還通過信息化手段,有效減少重復拖柜,降低企業因多次移箱產生的物流費用。據測算,貨柜的重復流轉產生的額外操作費用達到500元/柜,每個月累計為企業節省操作費用在70萬元左右。
南沙海港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海關的舉措很實在,我們的出口運輸效率明顯提高,單日拖車流轉量創下新高。” 廣州聯合國際船舶代理有限公司表示,“快速驗放機制等新措施,讓南沙船代在招攬大船和航班的時候更有底氣”。
海關效率的加快帶動碼頭作業效率和業務量的增長。口岸通關效率的提升增強了南沙港對泛珠三角地區腹地的物流吸引力和帶動力。目前,南沙港已有國際航線63條,逐步成為聯接內河、貫通海上絲綢之路的航運新樞紐。
產業多元 打造物流快通道
產業轉型升級、物流多元發展是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重要內容。為吸引國際航運物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廣州海關推出“粵港跨境貨棧”項目,將香港空運貨站貨物的收發點延伸至南沙,實現香港機場與南沙保稅港區物流園區一站式空、陸聯運。
以前,貨運代理需要把貨物從香港機場提回倉庫,甚至再派送到香港本地倉庫后才能安排轉關運輸,涉證類貨物更需在香港等待最少2-3天獲得許可證后才能安排轉運。在“粵港跨境貨棧”模式下,海關疊加“粵港兩地海關監管互認”、“智能化卡口驗放”等便利措施,貨物運抵香港機場后,直接裝車轉運至南沙,最大程度降低倉儲和物流成本,提高運輸效率。
“跨境貨棧將造福粵港兩地物流業,推動國內新型物流服務業的發展,促使粵港兩地物流業的深度融合,互利共贏。”廣州市悅華物流有限公司報關主管鄭先生表示。
2015年8月,首票保稅展示業務落地。9月22日,海關推行“入區保稅、分期繳稅、異地監管”的新模式支持保稅融資業務“破冰”。2016年1月7日,特百惠(中國)有限公司成功開設保稅維修賬冊,其原位于日本的全球維修中心將落戶南沙開展保稅維修業務……如今,全球配送、轉口貿易、保稅維修等多種新型貿易形態和物流模式已融合疊加,形成集聚發展效應,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
簡政放權,營造環境新高地
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是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的重要標志。廣州海關大力復制“企業協調員”、“海關aeo互認” (“經認證的經營者”)、“企業注冊登記改革”、“企業信用信息公開”、“引入中介機構核查”等5項上海自貿試驗區海關創新制度落地實施,推動形成企業自律、實現多方共管的新型治理模式。
“作為中國海關的‘aeo’,我們可以享受較低查驗率、優先辦理通關驗放等便利措施,還能享受‘aeo互認’國家或地區海關給予的通關便利措施,有利于企業走出去。” 廣東中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的報關主管張陽春說。
海關還爭創審批“特區速度”。通過“互聯網+”的理念和手段,借助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官方網站的“中國海關模塊”,企業可通過互聯網便捷地辦理注冊登記、報關人員備案等業務,并實現企業注冊登記業務“全城通辦”。
目前,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的報關企業、特殊監管區域注冊登記許可已改為備案管理,提交資料由6項減少至4項,法定時限由20個工作日縮短至3個工作日,資料齊備的當日可辦結,審批效率大幅提高50%。海關還深化商事登記改革,率先啟動“一照一碼”改革,2015年8月10日,廣州市豪曠貿易公司領到全國第一張加載海關備案標識的“一照一碼”《營業執照》,實現企業18位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在進出口監管環節的實際應用。
海關的監管服務充分以企業對“精、簡、減、便”的需求為導向。自貿試驗區掛牌以來至2015年底,新增企業5790家,同比增加8.77倍,目前企業總數達6450家,注冊資本達827.4億元。海關注冊企業新增795家,增加247.2%,企業總數達1024家。下一步,廣州海關將繼續在提效率、降成本、優環境等方面下工夫,努力營造透明、高效、可預期的通關環境。(胡立/文)
常州海關監管新模式助力集裝箱出口企業逆勢突圍廣州海關優惠貿易協定項下受惠進口增長報關單申報業務具體流程意大利海運港口:奧里斯塔諾(oristano)港口“雷鋒精神”永傳承空運索賠應如何處理(一)聯動“綜保區-港口”助推新能源礦產品進口“減負”冷凍海鮮報關清關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