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0日,中國與韓國自由貿易協定正式實施滿五年。據廈門海關統計,五年來廈門海關為轄區企業簽發中韓自貿協定原產地證書7.7萬份,簽證金額高達29.7億美元,相關企業獲關稅減讓1.5億美元。在自貿協定優惠政策的有力促進下,轄區企業的服裝鞋帽、機電產品、石材、燈具等優勢產品在韓國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廈門好利緣竹業有限公司是廈門地區一家小微企業,受益于中韓自貿協定,公司產地證申領員小樓表示,“五年來,公司輸往韓國的竹制品從最初8個點的普通稅率一直降到現在的4.8個點,自貿協定的實施,切實降低了客戶的采購成本,也增強了我們產品的競爭力,貨物在韓國的通關也更加順暢。”
而作為廈門外圖進出口有限公司的關務員小張,則有更深刻的體會:作為一家專業從事進出口貿易22年的國企,最早他們公司十天半個月才申請一份中韓原產地證書,而現在,他幾乎是每天都要辦理中韓原產地證書。憑借中韓自貿協定原產地證書,可以減免4.8個點的優惠,到2024年減免幅度預計達8個點。同時,提起申領原產地證書的方式,小張說:“現在申領原產地證書簡直就是步入5g時代啊,即發即審隨時隨地打印,整個過程以‘秒’計算,現在工廠和國外客人都是爭先恐后申請這份‘紙黃金’了。”
原產地證書,作為證明貨物原產地或制造地的證明文件,是代表貨物“原籍”的“身份證”,更被外貿人喻為開啟國外關稅減免通道的“金鑰匙”,是出口貨物在進口方享受優惠關稅待遇的書面憑證。出口企業的客戶憑原產地證書,可享受進口國或地區不同幅度的關稅減免,因此原產地證書一直有“紙黃金”的稱號。
為確保關區企業盡享優惠政策,廈門海關利用大數據分析開展精準宣貫,各部門業務聯動,對輸韓產品進行點對點幫扶,引導企業合理運用原產地規則。同時,廈門海關切實落實海關總署各項便利改革措施,第一時間推廣原產地證書自助打印、智能審核,確保海關總署的“放管服”紅利落地。在此基礎上,廈門海關主動作為,打造獨具廈門特色的原產地證書申領一體化平臺,首創證書自助打印終端及24小時發證柜,在廈門市e政務便民服務站上線原產地證打印功能,實現原產地證書“隨時打、隨時領”的24小時申領模式,讓轄區企業暢享改革紅利。(林丹慧/文)
一進境粵澳兩地牌車藏帶洋酒75支被海關截獲3C產品認證目錄調整表(2020新版)山東首票原產地自主聲明貨物 境外“零關稅”通關智能審圖助亞運物資高效通關香港設備運到深圳找專業清關公司上海海關啟動空運貨物進口分類通關改革“秒”批!原產地證書“智能審核”在鄂落地醬香飄獅城!揭陽醬油首次出口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