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市發布消息,2013年深圳市進出口總額突破5000億美元,出口總額突破3000億美元,繼續居內地大中城市首位。在國際經濟形勢不佳的情況下,質量競爭領先、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對比優勢是新一輪“深圳速度”的動力之源。
海關推行的通關無紙化、跨境快速通關以及區域通關改革等提速和減負措施,讓深圳的貨物進出如同貼地飛行的高鐵,進入了“加速度時代”,促進了城市經濟結構調整,加快了深圳的產業轉型升級,可以說是這輪“深圳速度”的強力助推器。
通關無紙化加速——由一天到一小時
加工貿易是深圳這座城市騰飛的原點,30年過去了,深圳的加工貿易正走在產業升級的新起點上。去年7月1日,加工貿易電子化手冊正式在南頭海關上線運行,這標志著加工貿易海關監管全面進入了網絡“e時代”。
報關員只需要輕點鼠標,各種備案、通關、核銷等數據就可以直接傳輸到海關端審核,僅當企業需提交資料、樣品或領取相關單證時,才需要到海關業務現場。這一舉措從根本上提高了行政審批效率,降低了企業通關成本,提升了企業競爭力。
“以前我們報關員最頭痛的,就是抱著紙質手冊在幾個口岸來回報關。現在發送完數據后口岸自動核放,完全不受時間限制,隨時可以出貨,真正實現了24小時通關。而且以前要遞交紙質單證,涉及多個部門,現在海關與地方外經實現數據聯網,實現企業資質證明材料‘一次申報、一次審核、長期使用’,不用到處去跑審批了。”深圳市興奧時裝有限公司的報關員劉敏告訴筆者。
據統計,實行無紙化改革后,試點單位南頭海關通關業務日均辦理人次由800人下降為50人,人山人海的場面不見了,單票深加工結轉申請3分鐘即可完成。
目前,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已實現深圳關區的全面覆蓋,2013年,全年通關無紙化報關單量537萬票,占全年關區報關單總量的54%,一半以上企業通關實現了足不出戶、網上辦理。
跨境快速通關加速——由半小時到5分鐘
繁忙的報關大廳,擁擠的口岸車場,通常是外貿活躍的一個標志。但在皇崗口岸的跨境快速通關電子通道卡口,筆者卻見不到貨運車輛的長龍,只見經過短短幾十秒,海關電子系統就完成了對車輛自動放行。
據深圳海關測算,跨境快速通關車輛在口岸海關停留時間,對比傳統轉關模式,由31分鐘減少至5分鐘以內,轉關造成的口岸擁堵情況幾近消失。
在實施跨境快速通關模式之前,口岸轉關常常讓不少進出口公司感到頭疼,特別是在一些對時間要求緊的行業,例如快遞、物流運輸等企業。“傳統的口岸轉關模式手續繁雜,在口岸要等候人工驗放,到晚上10點就不能通關,很容易就堵住,一堵就肯定趕不上當天的機場貨運專機,只能等第二天。”聯邦快遞公司相關人士告訴筆者。
進出口企業在網上申報,在監管場所裝載貨物并經海關確認,運輸途中,海關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ps、電子關鎖等科技設備監控。車輛經過口岸時,只需經海關電子卡口的全自動驗核,就能自動放行。對于異常車輛,系統會報警再轉人工處理。這樣,車輛在口岸停留的時間減少到以秒計,轉關造成的擁堵關節被徹底打通。
在快遞行業,快就是企業的競爭力體現。聯邦快遞公司的包向欣小姐給筆者計算了一下,該公司每天在皇崗口岸的跨境快速通關車大約有50車次,口岸轉關的時間從30分鐘減少到了1分鐘內,總體的時間成本縮減了一大半,而且通關時間更加可預測,便于運輸計劃安排。
目前,跨境快速通關線路已覆蓋珠三角地區16個監管場所,構筑了國際化的珠三角物流快速干道。2013年,深圳海關共監管進出境跨境快速通關車輛4.9萬輛次,同比增長10%。
區域通關改革加速——由“轉機”到“直航”
南昌海關的一名海關接單員在仔細審核了本地一家企業的報關單后,在海關h2000系統中點擊了“確認”按鈕,隨即系統彈出“該票報關單屬地申報、口岸驗放,接單成功”的提示信息。此后,該企業的貨物通過社會車輛由南昌運到深圳,換裝香港車輛后直接經由皇崗口岸到香港,再搭上開往東南亞各地的船,一周內中國內地最新的產品就交到國外客戶手中。
湖南郴州一名企業主管告訴筆者,以前走轉關的方式,從湖南郴州到香港至少需要辦理兩次轉關手續,貨物需要輾轉三個海關。如今走這個新通關模式,算上省下的裝卸費、運輸費,每個集裝箱大概能節約1800元左右。按照每年500個標箱來算,一年能為公司省下90萬元成本,時間還縮短了一半以上。
去年以來,深圳海關全面深化區域通關改革,實施“屬地申報、屬地放行”和轉關無紙化作業,降低“屬地申報、口岸驗放”的企業準入門坎,受惠面增加企業2萬余家。同時該方式還與跨境快速通關相結合,建立了全國范圍的“渝深快線”、“海陸鐵聯運國際大通道”,為內陸和中西部地區發展加工貿易、開拓國際市場提供良好條件。
目前,深圳海關的結對范圍已擴大至全國30個直屬海關612個業務點。去年12月1日,成功在大鵬海關與東莞海關寮步車場間全國首家試點公路轉關無紙化作業。2013年,深圳海關辦理跨關區“屬地申報、口岸驗放”報關單6萬多票,同比增長了17%,貨值達59億美元。
關檢“三個一”加速——由兩次到一次
深圳海關在進行自身改革的同時,不斷思索如何借助口岸執法部門合力來進一步提速減負增效,促進貿易便利化,關檢合作“三個一”試點就成為了突破口。2013年,深圳海關與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聯手開展“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三個一”試點,進出口企業過去需要兩頭申報、兩次查驗、兩次放行的進出口貨物,只需完成一次就行。
2013年12月30日,深圳市春谷園糧食物流有限公司向深圳大鏟灣海關申報進口大米一票共計31個柜,該單運用“一單兩報”系統進行“一次申報”,改變了企業在申報環節使用不同的系統分別錄入、重復錄入數據的狀況,企業申報項目由原來關檢雙方的169項整合至84項,大大簡化了通關手續,提高了通關效率。
全國最大的造紙企業東莞玖龍紙業進出口負責人管劍輝告訴筆者,他們公司就是該項改革的受益者,2013年關檢聯合查驗玖龍紙業近3千個標箱,減少了貨物重復開箱、重復吊柜費用,節約成本近70萬元,貨物平均通關時間縮短一半以上。(汪紹文/文)
東莞四企業日前實現報關單證企業暫存(轉載)俄羅斯物流是哪些環節組成“展會直通車”讓通關“零障礙 零等待 零距離”青島膠東國際機場首架異地委托監管客機通關兩岸直航載運貨物共1401萬噸 價值達80億美元多功能顯示器香港海運進口清關代理黃埔海關建內銷申報快速通道海關強化政策集成助力新能源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