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生日那天,張程接到了單位扶貧駐村通知。躊躇滿志的他脫下了海關制服,踏上了這段自己選擇的全新旅程。
兩年多來,作為貧困村“第一書記”,張程和同事們積極將拱北海關的扶貧舉措落到實處,用實際行動履行黨員的責任擔當,幫助貧困戶實施危房改造,建設自來水管道,修建硬底化道路,在村里建設起小龍蝦養殖項目和80畝的蔬菜種植基地。根據村里喀斯特地貌風景秀麗的優勢,他力推旅游扶貧的路子,整體包裝推動下轄自然村高村的旅游項目開發。短短一年,高村就建起了棧道、農家樂,村民們賣特產、搞餐飲、辦旅館,在家門口就有收入。2019年年底,自由村實現了整體脫貧退出;今年五一黃金周和端午節,剛剛打響了名氣的高村僅門票收入,就為村里增收12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底的6000多元,提升到2020年上半年的17000多元。
然而,這一切都沒有讓張程滿足,他思考的是脫貧還不是終極目標,要確保村里發展的百年大計,希望還在于教育,在村里的年輕人身上。
周一大早,張程便從珠海趕回自由村,才停好車,就背著他的黑色單肩包開始了走街串戶。
走到村東頭,一個半大小伙子跑來滿臉期待地對他說:“張程哥,書買到了沒?”
“你看看,是這套嗎?”張程從包里掏出了一套初三試題集。
“就是這個!太高興了……”
“書送給你了,但你也別高興太早,過幾天我可是要來檢查作業的。”
疫情期間,學校停課,學生們都在家上網課。全村貧困人口中有47名中小學生,誰家里沒有wifi,誰家手機不能上網課,誰家缺少練習冊,這些問題張程都記在了心里。
他一家家地跑,一遍遍地送教輔書籍、學習資料,誰家電腦壞了、網絡不通,他要趕緊想辦法報修;誰家小孩“偷懶”逃課,他還要代替老師“教訓”一通。
“農家的孩子是村里的未來和希望,我的任務就是讓村里的孩子們不能因貧困而耽誤了學習”,關于孩子們讀書的事,張程總是格外上心。
去年以來,在他的推動之下,拱北海關幫助村小學將原本的沙地體育場改建成了塑膠體育場,美化了校園環境,為學生們提供運動設備、書包文具和校服,村里的學生們第一次穿上了統一整潔的校服上課。
有一次,村里的小學生高國能不想再讀初中,小小年紀想去學開車。張程一遍又一遍走訪他的家,跟他說想開大吊車就一定要多讀書,還幫助他補習功課,高國能終于順利進了鎮里的中學讀書。
村里貧困學生莫晶如前年高考落榜,原本想去打工;張程不斷鼓勵她,還幫她買來教輔書籍,莫晶如終于克服復讀壓力,順利考上了師范本科院校。
通過張程的牽線搭橋,拱北海關的干部一對一結對幫扶村里16名家庭困難的學生,累計助學捐款7.8萬元,全村沒有一名孩子因貧窮而輟學。
已在外地讀大學的莫晶如發來微信說:“感謝黨的扶貧政策,我一定好好學習,將來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回到村里教育好下一代,改變鄉村面貌”。一名學習到深夜的初三學生黎永興說,“我要考高中、考大學、長本事,以后幫助我們村富起來”;走在放學路上的小姑娘邱瑩說,“張程哥哥告訴我,這是最好的時代,只要我肯動腦子、刻苦學習,就能過上好日子。”
學生們用最真實的話語傳遞著他們對家鄉、對未來的期待。因為,通過張程等扶貧干部的努力,孩子們看到了新農村的美好未來。(胡順瑜/文)
散貨運費中附加的計算方法武漢海關查處今年首批“洋垃圾”乳制品上海報關代理服務流程上海海關開啟“中巴經濟走廊”綠色通道廈門海關助力老區攬到“金”業務珠澳跨境工業區專用口岸截獲價值逾10萬元蟲草一個冷凍牛肉進口報關的成功案例!進口服裝報關重點難點在這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