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海關對進口鐵礦、錳礦、鉻礦,鉛礦及其精礦,鋅礦及其精礦實施“先驗放后檢測”監管模式,促進大宗資源性商品擴大進口。今年上半年,廣州海關共檢驗監管進口鉛礦、鋅礦等礦產品42批、2599.6噸。
近日,廣州沅晟新材料有限公司向廣州海關所屬花都海關申報進口12個標柜的鉛、鋅礦產品,貨物總重313.2噸,按照“先驗放后檢測”的監管模式,經花都海關現場查驗、安全衛生環保項目檢測合格,該批貨物當日即提離口岸。
“相較于原有的監管模式,改革后進口礦產品的通關效率大幅提高,以礦產品在花都港通關測算,通關時間壓縮達九成以上,每個標柜節省柜租和碼頭堆放費超3000元,新模式給我們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捷和真金白銀的實惠!”廣州沅晟新材料有限公司報關負責人謝先生說。
“先驗放后檢測”監管模式的實施,使進口企業得以迅速將貨物提離口岸,大大縮減了在口岸的停留時間,使進口礦產原料能第一時間投入生產線開展生產,減少了由于滯港產生的費用以及散裝礦產品在港口停留可能出現的損耗。同時,口岸大宗商品貨物周轉加快,口岸堆場的利用率得到極大提升,給口岸經營單位帶來紅利。據統計,模式改革后,專用碼頭運轉周期平均縮短了86.7%。
隨著“先驗放后檢測”檢驗監管方式改革的持續推進,各地進口礦產品的混礦新業務也呈現蓬勃發展態勢。海關在完成進口礦產品安全衛生環保等檢驗項目合格后快速放行,企業即可按照不同需求將不同國家、不同品位的礦產進行科學配礦生產,產出成分均勻、質量波動小的產品。礦產品進行科學混礦后,能夠滿足企業生產工序的指標要求,對企業實際生產十分重要。不同國家的礦產品直接運抵我國后,在我國境內再開展混礦生產,還可為進口企業進一步降低國外混礦造成的人力成本。
在積極促進進口礦產品快速便捷通關的同時,廣州海關聚焦安全、衛生和環保等項目,加強進口礦產品放射性檢測、外來夾雜物檢疫等,有效防范不合格礦產品的輸入風險。
下一步,廣州海關將繼續加強進口商品的風險分析和研判,一方面強化“安、衛、環”查檢職責,堅決將有毒有害物質堵截在國門之外;另一方面繼續依法依規精簡查驗環節,提高監管效能,釋放更多的政策紅利。(關悅/文)
海關向警方通報案件線索197件中歐“安智貿”首條鐵路專列在廈門正式啟動今年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運行基本處于合理區間須知!進口飲料清關注意事項,get!海運訂艙及報關文件跨國聯手打團伙斬毒鏈 ——廣州海關開展國際禁毒執法合作取得顯著成效進口印尼冷凍帶魚報關的注意事項,get到了嗎?日本進口鏡片報關注意事項以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