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和東盟,繁榮與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什么?
東盟被認為是越南特別重要的市場,也是越南產品進入世界之前首先要與之競爭的市場。
到2030年,東盟將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預計人口為7.2億,預計gdp為7萬億美元。當前,數字化轉型是幫助東盟和越南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的最佳趨勢之一。通過2020年擔任東盟主席的機遇,越南擔當領導角色,將有助于實現東盟數字化經濟的發展,朝著真正凝聚力和響應能力,強大繁榮的東盟經濟體邁進。
2020年12月11日,第37屆東盟峰會將在河內me dinh國家會議中心舉行。 越南越南慶祝加入東盟25周年,并擔任2020年東盟集團主席。小圈圈借此介紹越南在東盟中的領導作用及其在亞洲地區與世界共同關系中的重要性。
越南的突破性整合戰略
東盟擁有約6.5億人口,總gdp超過3萬億美元,平均每年增長4.7%(在新冠疫情之前)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市場,同時也吸引了眾多的外國企業家和投資者。東南亞地區目前是亞洲第三大市場,僅次于中國和印度,人均收入正在日益增加。東盟的核心作用一直在該地區和世界范圍的戰略合作計劃中得到肯定。
越南在2020年慶祝革新開放進程中建立的許多傳統關系70周年和特殊關系25周年:1995年7月11日,與美國建交。1995年7月28日加入東盟,從1996年1月1日起正式加入東盟自由貿易區(afta)。
這個過程幫助越南擺脫了外交政策中古老傳統的“夢幻般的共識”思想,對多元化世界有了更全面的認識。這些也被認為是雙邊經濟一體化(擴大貿易關系,向超過230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出口商品)和多邊越南經濟(越南目前有16個自由貿易協定和60個經濟體)的行動中的突破。
東盟被認為是越南特別重要的市場,并且是越南產品進入世界之前首先要與之競爭的市場。越南工業和貿易部的數據顯示,2019年越南與東盟國家之間的貿易額達到576億美元,占越南與世界貿易總額的12%。在與東盟的貿易關系中,越南總是有貿易逆差,占總貿易額的55%。
大力發展與東盟各國的合作
東盟的大多數國家都在南海地區,東盟各國的重要性更加顯現。南海位于連接太平洋-印度洋,歐洲-亞洲,中東-亞洲的動脈海上交通路線上。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二大繁忙的國際運輸路線。
東盟與南中國海
南中國海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世界上超過90%的商業運輸是通過海上運輸的,其中45%必須通過南海運輸,每年的貿易價值近5.5萬億美元。
東亞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都依賴于這條海上航線,例如日本,韓國,臺灣,新加坡甚至中國。這是從中東和東南亞向日本,韓國和中國運輸石油和商業資源的必經之路。
此外,南中國海還是漁業資源非常豐富的地區,對東南亞億萬人民的糧食安全至關重要。根據中國的油氣儲量探測,南海的油氣儲量約為2130億桶,其中南沙群島的石油儲量可達1050億桶。
東盟位于全球經濟合作戰略中,例如亞太地區,印度太平洋地區,…的趨勢是將重點轉移到印度太平洋地區。 東盟一直專注于該地區的商業合作,在該地區,工業生產一直被視為經濟的引擎,也是工業革命的主題和目的。
東盟通過合作為12個優先行業提供了合作與發展計劃:1.農產品;2.航空旅行;3.汽車;4.電子東盟;5.電子;6.漁業;7.健康;8.橡膠制品;9.紡織品;10.旅行;11.木制品;12.物流服務。
東盟和印度太平洋
越南和東盟的繁榮與可持續發展道路是什么?
在協作和競爭的世界中,先決條件是提高內部能力。能力建設需要在制造,服務和金融等領域取得突破。但是,必須選擇具有突破性優勢和普遍性的優先行業,以確保規模,速度和優化這三個因素可以結合起來。
例如,40年前,在越南改革開放之初,1981年1月13日越南黨中央推動了國有企業私有化改革,農業合作社創造了巨大的農業生產發展步伐,成為發展越南形成市場經濟的第一步。農業部門的突破和成功刺激并傳播到其他工業部門。
今天,第四次工業革命(俗稱工業4.0)是使用現代智能技術對傳統工業和制造活動進行持續自動化的過程。
機器對機器的通信(m2m)和大規模的物聯網(iot)集成在一起,以增強自動化,改善通信和自我監控,并生產出無需人工干預即可分析和診斷問題的智能機器。
可以看出,工業革命總是開始并且為了滿足提高制造業能力的三個因素,即速度,規模和優化。
為了抓住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機會,制造商必須發展新的適應能力。此外,包括東盟在內的國際經濟一體化計劃要求國內生產能力通過關于加工內容和原產材料,出口貨物的比例的法規享受優惠關稅。
工業制造商可以蓬勃發展并引領數字世界的可持續革命。最能成功應對這場風暴的工業制造公司和企業是率先在其工廠和供應鏈中采用先進制造技術和解決方案,創造價值和改善運營同時提高可持續性的企業。
為了取得成功,工廠必須以新的方式運營。這就需要著重于發現問題然后創建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在現有流程中添加增量工具。
工廠創建將新技術集成到敏捷方法中并保持連續性,可以創建新方法,不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可以擴展業務的新解決方案。
要發展這些行業,顯然需要在制造業中具有遠見卓識和領導才能:確定并匯集在制造技術應用方面具有領導地位的最先進的國內和區域性公司。分析大數據,以推動大規模的財務和運營影響以及端到端的價值鏈轉型。
對于生產政策制定者而言,有必要利用第四次工業革命來促進工業生產的結構轉型,否則將難以快速實現gdp的增長并創造良好的就業機會。工業生產的發展也可以確保更好的國家安全和國防。
數字化轉型趨勢將為處于年輕人口結構(35歲以下年齡段的60%)的東盟提供許多機會,以在當前全球供應鏈轉型浪潮中提高工業生產能力。
根據經濟學家的說法,目前,東盟應將重點放在四個方案的合作上:
首先,東盟共同數據政策:在技術工程中,標準是第一要務,因此有必要制定共同的區域數據政策(這也是團隊的主要活動之一。組織“東盟制造網絡”最近在東盟商業咨詢委員會的主持下成立)。
其次,東盟數字技能培訓:任何技術解決方案都必須考慮到它對工人的影響,并以人為本,應為東盟勞動力的數字技能培訓制定共同的承諾。
第三,工業生產:機器人,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商業:電子商務;金融和銀行業:fintech(東盟電子支付:建立通用的東盟電子支付框架)
第四,東盟網絡安全:加強東盟網絡安全合作與能力建設。
天津海關優化監管模式為集裝箱制造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添信心“打通回家最后一公里”國際航行船舶船員換班便利化黃埔海關助力企業產業轉移福州海關稅收突破70億 再創歷史新高北京海關在郵遞渠道連續查獲象牙制品江西文化產品出口增速全國第七(轉載)布料進口清關詳細流程黃埔代理進口危險品清關手續流程要點